華為借助國家投資基金開發自主晶片網絡

彭博社的報告顯示華為與這些公司之間存在共生關係。這種關係對參與者意味著什麼?

太;博士

  • 華為本質上是在獨立的晶片陣列上工作。
  • 深圳支持的基金將華為與包括 SiCarrier 在內的主要公司聯繫起來。
  • 本地製造的海思麒麟 9000S 已投入運行,但比計劃晚了 5 年。
  • 華為否認其接受政府援助的說法。

華為與自主化的挑戰

科技巨頭華為在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,這主要歸功於其內部開發的 7 奈米 5G 處理器。然而,該公司正在進行一個更大的項目,以規避美國進口禁令:建立一個自主晶片網路。

深圳戰略投資

根據彭博社調查,深圳市政府於2019年成立了一項投資基金,幫助華為建立這個網路。這將使華為能夠接觸到對光刻機開發至關重要的公司,例如 SiCarrier。事實上,華為將向 SiCarrier 轉讓“十多項專利”,甚至授權該公司的工程師直接在其工廠工作——這是兩個實體之間強有力合作的標誌。

光刻技術是爭論的核心

光刻機,特別是高品質的極紫外光刻機,傳統上一直進口到中國,但目前由於中國的製裁而受到限制美國、荷蘭和日本。華為還聘請了荷蘭光刻公司ASML的幾位前員工來應對這項技術挑戰。

全新海思麒麟9000S處理器

這些努力的主要成果是由中芯國際(中芯國際)在當地製造的 7 奈米海思麒麟 9000S 處理器。然而,它仍比主要競爭對手落後五年左右。儘管如此,華為仍在繼續將該組件整合到其產品中,特別是在 Mate 60、Mate 60 Pro、Mate 60 Pro+ 和 Mate X5 型號中。